作者: 发布日期:2022-11-14 浏览次数: 分享到:
写给考研路上的你和我
最近考研国家分数线揭晓,看着大家晒分数,晒心情,听着大家不同的故事,脑海里飘荡着那句话:月儿弯弯照九州,几家欢乐几家愁。那天一个这次考研失利的学生在微信上问我,要不要二战,隔着屏幕,我好似看到了她的纠结与迷茫。我本写了一大段,想鼓励她坚持不要放弃,但后来还是删了,毕竟决定还是要她自己去做,那是她的人生,生怕误导了她。
今天,我想把我自己的故事分享出来,一来是对自己的梳理,二来希望我的故事,可以给此刻的同学们一些启发,给迷惘中的你一份参考。但,还是那句话:亲爱的同学们,前路在你脚下,人生在你手中,请深思熟虑,不要冲动;过来人的话,只能参考,不能照抄,我的话,也不能全听全信,一旦决定了,那就是对的,因为任何一条道路,都是荆棘与鲜花共生,无所谓哪一个更好,我们需要的,更多的是决策后的笃定、勇敢和坚持。
是的,我考了两次,每一次都很努力,没日没夜,认认真真,心无其他。失利的痛苦我有过,前路的迷茫,我有过,未知的恐惧,我也有过,完成的喜悦,我亦有过,只知道那时候一个人开心的在空旷无人的街道失声痛哭。
大三那年,我英语六级已经过了,那段时间学习状态也不错,经常拿一等奖学金,也觉得考研是一个还蛮不错的选择。于是我就选择开始了解考研。我那时候在温大人文学院读汉语言文学专业,对研究生是什么 ,考研是什么东西完全没有概念。心中就是一个非常朴素的想法,哪一个老师上课有意思,我就跟那个老师。那时候对一个北大毕业的老教授非常痴迷,他是教我们《中国古代文学》的,于是我就私下拜访了他。他跟我侃侃而谈,跟我谈了他的研究设想,比如中国古代文人对蟋蟀的研究脉络,对某一种特定鸟类的研究脉络等,虽然我对自己的专业课很自信,但听得我一头雾水,我第一次知道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区别,我隐隐的感到似乎这个老师说的东西并不是我感兴趣的,这也直接为我后来弃考埋下了隐患。是的!如果你觉得当你较为深入去了解一个专业方向时,你内心没有那种很激动的心情的话,我劝你还是要再慎重考虑。
后面的故事很老套,你们也懂,就是好好学习,上辅导班,啃书本,少社交,多刷题,背单词,背政治······,但是,我在考研前一个月的时候,弃考了。是的,你没看错,我弃考了!所以,我会觉得,我们所有认认真真准备考研并且参加考研考试的同学,真的很了不起,因为你们走过了这段孤独且备受煎熬的过程,真的很厉害。
弃考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,后来我就去工作了。但是,很多次的夜晚,我都会自责,自责自己为什么不去考一下,哪怕是考不上也心甘情愿。直到后来,很久以后,我看见这样一句话,才释然当时的决定:不要拿现在的标准和认知去衡量曾经的决定。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,一边工作,我一边开始了二战的准备。后来的故事,你们也都知道了,我跨专业考了心理学,并且努力把心理学作为我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。
现在我研究生毕业7年了,但求学之路还在继续。若你问我,研究生生活怎么样,我只想说,功不唐捐 ,玉汝于成。你会看到自己的汗水滴灌出的梦想之花,灿烂开放。这就是我想要分享的经历。我知道,或许你们想听些建议,那我就说一说,还是那句话,别全信,多问自己。
要不要继续N战
Follow your heart!
第二次备考的时候,我问过自己一个问题—如果这辈子都不去读研,会不会遗憾?当离开世界的时候会不会闭上眼睛?于是我就有了答案。对我而言,考研是来到这个世界的必修课,是我的梦,如果还是不成,那就明年再来。当然,这是我的选择。那你的选择呢?夜深人静的时候,跟自己好好聊聊吧。
如何看待成功
考研成功了就敞开了笑,笑过之后重头开始。
考研成功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。读研一定是有帮助的,但它是目的,不是手段。不要指望它能解决生活里的所有问题。它可以给你更广阔的视野,更丰富的知识,更优秀的朋友,更多的机会,但是还是会有很多烦恼,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和解决。所以,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考研就是个事情,考不好也没啥,考的好也没啥。
最后的话,送给你,也送给自己:
“我们带着偶然而来,带着幸运而去,我们拥有无与伦比的幸福,时而视而不见,时而感激涕零。我们面对困难,面对烦恼,面对问题,深陷其中,动弹不得。但是有朝一日,当我们回头看来,却可能早已忘了此刻的心情,模糊了记忆。只记得,那时很难,然后我们挣扎,然后就有了然后,然后我们就老了。然后我们感叹,青春真好!”
咨询师介绍
陈萌萌,女,副教授,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生毕业,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中级社工师,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助理心理师(X-20-001),温州市心理服务志愿者协会理事。
地址: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北校区 邮编:325035 电话:0577-86697005 | 技术支持:捷点科技 |
Copyright ©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: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心理健康中心 | 您是第 010879 位访问者 |